不一樣的態度 知道院士們回母校講堂時,我感受到了院士們的感恩之心;看到院士們的履歷時,我覺得他們離我很遠;聽到他們的經歷和教導時,我好像看到了他們拼命讀書的場景。我從他們的話語中發現了不同年代的我們,有著不同的學習態度。 在那個年代,他們,經歷著文化大革命,經歷過大批斗,經歷了高考恢復,更加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和不可缺性。他們拼命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,用毅力不斷鼓勵自己,用智慧和堅持讓中國變得更好。反觀現下,中國未來希望的我們,不但學習得過且過、學習六十分萬歲,而且一遇到困難或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放棄,有機會也不會好好把握,更重要的是,有些已經畢業的大學生還不能靠自己在社會上立足。種種行為和思想都和院士們當年那種拼命式的學習截然不同。 拼命式學習的背后是一個需要被拯救的國家。當時的中國還不夠強大,不僅如此,中國還經歷了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這兩個劫難。十分迫切地需要人才的出現來抵御外國人的侵略,保衛祖國。根據以往的經驗,落后就要挨打,一個沒有強大國防的國家如何能保證人民的人身財產安全?如何能讓學生安靜地讀書?如何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?然而,就在這時候,他們站出來了,主動承擔時代責任,毅然投身于國家國防建設。即使讀書條件艱苦,他們也沒有放棄讀書,抓住并珍惜讀書這個可以改變命運的機會;即使沒有經過太系統的學習,他們也不斷地尋找相應的書籍來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容量;即使面臨著外國人的質疑和嘲笑,他們也扎扎實實地,一步一步地讓中國成為科技強國。當時的中國,讓他們形成了“仰望星空,腳踏實地”的學習態度。 消極式學習的背后是各方面的縱容。現在,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,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,已經沒有了院士們當時的緊張和憂患意識。生于憂患,死于安樂,現在的平靜生活讓我們青年失去了上進的動力。在家里,家長們的溺愛讓我們青年徹底的放縱自己,讓自己處于“不爭不搶”的境界。在學校,不參加部門,不競選班干,只要分數達到及格線,不掛科,就可以拿到學士學位,六十分萬歲這個理念就突然在我們青年心中生根發芽。其實,消極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在我們青年自己。因為我們自己放縱了自己,自己放棄了自己,自己讓自己沉迷于玩樂。 青年人正逢其時,要不負青春,不負韶華,不負時代。掌握知識本領,珍惜學習機會,打牢學習基礎;自力更生,艱苦奮斗,有面對艱苦生活和工作條件的思想和心理準備;不管做哪種工作,都要全力以赴,報效祖國,回報社會,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。 作為青年,要以院士們為榜樣,學習其學習態度,不要在可以努力的年紀選擇安逸,不要在本該斗志昂揚的時刻選擇頹喪。 >>>更多美文:隨筆
- Oct 20 Sun 2024 03:57
為了那分離的愛情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